第(2/3)页 这时候又变成“殿下与陛下”了。看来先前的那句愿意“鞠躬尽瘁”,果然也只是诈术而已。朱肃心中默默吐槽道,老狐狸。 不愧是能与诸葛孔明相提并论之人。 想了一想,朱肃问道:“刘先生,本王也有一桩疑问请先生解惑。” “先生原为元庭进士,后更为官,亦曾为元庭平定红巾义军。” “而后又仕我大明,进位封伯。彼时朝中清流,皆以先生为首。” “此分明得掌重权、一展抱负之时。却又急流勇退,不问朝事,反而托庇于一小小皇庄中……” “肃愚钝,实在看不懂,先生此生究竟想要的是什么。故而……亦无法对先生您展示心腹。” 朱肃这话可算十分坦诚,无论是曾经于历史还是如今于现实,他始终不敢说自己看懂了刘伯温此人。此人虽然仕于大明,可朱肃总觉得,他即使是面对老朱,也没有真正展露真心。 始终防着一手。 鉴于这种感觉,朱肃对于这个千古名臣刘伯温的信任,甚至还比不上宋濂。毕竟宋濂乃至诚君子,而刘伯温……他朱肃看不透。 “……臣想要的……究竟是什么吗。”对于朱肃近乎冒犯一般的提问,刘伯温并未愠怒,反而颇为理解的笑了笑。他沉吟一会,开口道:“如果臣告诉殿下……臣想要的,仅仅是明哲保身……殿下信吗?” “信。”朱肃道。虽然现在的老朱还没有对功臣勋贵下手,但以刘伯温的智慧,他很可能已经算透了伴君如伴虎这件事。“但我想问的并非是此。先生一身大才,若是只想明哲保身,元末动乱之时隐于深山便是了。又为何要出山平乱、助明?” “方才又为何……要用言语诈我?” 朱肃眼神灼灼的看着刘伯温。 刘伯温一时语塞,继而自嘲一般的笑了起来。“殿下果非常人。老臣佩服之至。” “老臣想要的其实是……民安国泰。” “民安国泰?”朱肃眉头皱起。 “是。”刘伯温点了点头。“老臣此生,多见民不聊生,天下动荡……殿下可能懂否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