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72章 凄凉的徐阁老-《我要做首辅》
第(1/3)页
赵贞吉看不起张居正,是人所共知的事情,老夫子几乎就想抓着张居正,大声质问,你小子到底有没有良心?没有徐阁老的栽培,岂会有你的今天,忘恩负义的东西,还有什么脸面留在朝堂之上?
老赵很想发作,痛痛快快骂一顿,可是又看了看泰然自若的唐毅,他还是忍住了,唐毅在内阁会议上,多次强调用人原则,首在才能,次遵法度,并重德行。
什么意思呢?
德才兼备固然好,可是道德这个东西非常麻烦,怎么说都有理,就拿无所作为的李春芳来说,还有人夸奖他有谦逊之德,古仁人之风。
身为朝廷大员,首重责任,要对得起自己的职位,要有本事扛起肩上的担子,其次要守规矩,规矩是什么?就是《大明律》,就是内阁的规章制度,这两条符合,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好官。
至于道德品行,除非有严重瑕疵,不然不许拿出来说事。
唐毅给予科道调查的权力,就是要他们用事实说话,拿出真凭实据,不准道德攻击,捕风捉影。
一年多下来,唐毅的威信已经建立起来,哪怕是赵贞吉也不能随便坏了规矩。
他脸色凝重,“唐阁老,老夫并非因为私情,就替徐阁老说话,实在是海瑞在东南做的有些太过了。”
唐毅好奇道:“怎么讲?”
“是这样的,他担任巡抚之后,立刻让百姓放告,结果每天成百上千的百姓去找海瑞递状子,其中不乏见猎心喜的刁民。海瑞为人正直,老夫自然知道,可是他痛恨富户,在判案的时候,一味偏袒穷苦人,结果就有些刁民捏造证据,聚集一帮人,去陷害富户,梦想着一夜暴富。弄得东南人心惶惶,乱子频出,苏松乃是财赋重地,长此下去,岂不是要天下大乱?”
唐毅听完,不置可否,他又看了看张居正。
“太岳,你得到的消息如何?”
张居正挺直腰板,正色说道:“元辅,我也听到了一些风声,不过我以为正恰恰如此,才应该鼎力支持海瑞,让他把政务推下去。”
深吸口气,张居正缓缓说道:“历代以来,官府不下乡,治民之责都落在了士绅手里,我朝尤其如此,连税收都被士绅攫取。朝廷每每推行政务,稍微损及利益,他们就从中阻挠,雇佣帮闲,暗中下黑手,搅得地方大乱,然后再以此归罪官吏,发动御史言官,士林清议,将朝廷官员扳倒。这样的惨痛例子不胜枚举,当年闽浙提督朱纨一力抗倭,功勋卓著,就是被如此手段扳倒,以致东南大乱,倭寇横行十余年,教训不可谓不惨痛!”
“清丈田亩,整理赋税,是内阁共同的决议,海瑞肩负使命,不畏艰难,完成的是内阁的意思,如果仅仅因为地方的反弹,就换了海瑞,内阁威信何在?如今许多衙门,科举正途出来的正印官,往往不被重视,甚至阳奉阴违,视作牌坊摆设,盖因为他们几年之内,就要调走,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,故此遇到了事情,百姓更愿意求助胥吏,仰仗士绅宗族,而这些人之中,又良莠不齐,残害百姓者数之不尽。身为内阁宰辅,仆以为官吏是我们自己的人,他们犯了错,固然要严惩不贷,他们没有错,仅仅因为息事宁人,就换掉了干吏,日后谁还能替朝廷做事,谁还能有肩膀扛起新政重责?”
张居正的声音不高,极富磁性,就连赵贞吉听到了最后,都陷入沉思。他终于发觉自己或许是小觑了这个后辈。
在很多人的意识里,一提到了官员,就生怕他们手握重权,就去残害百姓。
可是别忘了强龙不压地头蛇,相比根深蒂固的士绅,还有世代相传的胥吏,朝廷的科甲官吏,除了少数天才之外,多数人刚刚丢下了书本,就被派到了地方,充任百里侯。
论起才能本事,他们都处在弱势,被人家骗得团团转,还不自知。
上面有朝廷要应付,下面有一帮成精的胥吏士绅,难怪官员们常说做多多错,做少少错,不做不错。
内阁要推动新政,要实现隆庆中兴,能光指着七个阁老吗?还不是要下面的官吏配合,而海瑞就是公认的大明神剑,天下第一的干吏,要是把他换了,不等于是自废武功吗?
第(1/3)页